繁花满地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皇陈十六 > 第61章 南朝历代北伐

第61章 南朝历代北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宋武帝刘裕的北伐是南朝历次北伐中成果最大的,不仅灭亡南燕、后秦,大败北魏,收复了河南、山东、关中等地,还光复了长安、洛阳两都,将黄河以南全部收入版图。

就这样的战果,刘裕完全可以坐镇洛阳,甚至一统天下也不是梦。

可惜,刘裕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统一中原,而是为篡位捞政治资本。

所以他在攻占长安不久,就班师回朝,只留下了十二岁的次子刘义真以及本来就龌龊不断的王镇恶和沈田子二将。

用人不明,明知两人有矛盾,还放在一起,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结果刘裕刚走,晋军就爆发了内讧,先是沈田子袭杀王镇恶,后又被刘义真的长史王修斩杀,王修本人亦被谗言害死。

如此一来,长安再无可抵抗胡夏的悍将,最终关中得而复失。

青泥关一战,晋军更是丧失了十余万精锐,此后南消北长,南朝又开始落于下风。

虽然刘裕北伐失败,但是在北方还是留下了洛阳、滑台、虎牢、碻磝四个重镇,局面说不上太糟。

但是刘裕一死,魏明元帝拓拔嗣就派军夺回了四镇,还耀兵黄河,檀道济、刘粹等一杆武将不敢往援。

宋文帝向北魏讨要河南各地,否则就要武力夺取,太武帝拓跋焘听了,付之一笑。

感觉甚没面子的刘义隆于元嘉七年,趁北魏刚与柔然交战,以右将军到彦之领兵五万北伐。

魏人以崔浩之计,敛兵河北以避之,到彦之不费吹灰之力收复四镇,十月,魏军趁黄河结冰之际大举反攻,攻下洛阳、虎牢。

而后刘义隆命檀道济率军增援,然而到彦之却已丧胆,引军从水路撤退,到了历城,更是烧掉船只,丢掉辎重,徒步退回彭城。

檀道济略微挽回了一点颓势,他在历城二十多天打了三十多仗,重创魏军,然而因为所部缺粮无奈撤退。

撤军时上演了名垂千古的唱筹量沙。第一次元嘉北伐结束,宋魏恢复战前疆界。

至少刘裕所打下的疆土全部吐了出去。

然而刘义隆不顾国内的实际情况,命王玄谟为宁朔将军,随辅国将军萧斌再次北伐,并命江夏王刘义恭节度诸军。

北伐一开始很顺利,碻磝、乐安守将都弃城而走,萧斌留沈庆之守碻磝,使王玄谟进兵围滑台,这支军队兵力充足,器械精良。

是北伐四路大军中主力中的主力,但王玄谟却是个庸才,他不听部下用火攻的建议,怕烧了房屋。丧失攻城良机,又搜刮民财,大失人心。

后王玄谟被拓跋焘率兵击败,几乎全军覆没。

尽管雍州刺史刘诞指挥的西面一路攻破北魏的洛州守军,收复陕城和潼关,但刘义隆还是因为王玄谟的溃败,召还柳元景等军。

然而王玄谟又在南撤途中,遭魏军追击,损失惨重,第二次北伐彻底失败。

不知道等了几年,拓跋焘被宦官宗爱所杀,刘义隆遂发动第三次北伐。

他命兖徐二州刺史萧思话督冀州刺史张永攻碻磝,鲁爽兄弟与程天祚率四万荆州兵向洛阳、虎牢,雍州刺史臧质率军攻潼关。

青州刺史刘兴祖闻讯,主动上书请率七千兵从山东直捣中山,进军河北。

策应主力张永北渡黄河,堵塞太行山诸隘口,将北魏遏制在山西以内,此计划成功的几率无疑更大。

然而,刘义隆一心只想收复河南军镇,恢复武帝时黄河一线的军事防线,没有听从刘兴祖的建议。

虽然鲁爽率领的中路军很快攻占长社,进围虎牢,但张永统率的东路军却迟迟攻不下碻磝,萧思话无奈退还历城。

鲁爽知晓东路军已退,于是和柳元景也退兵,第三次北伐除恢复之前被魏军占领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城池外,基本无功而还。

而后南朝再次大举北伐是五十年之后的梁武帝萧衍在位时期。

萧衍以临川王萧宏为主帅,分三路进攻北魏,萧宏率主力军十五万进攻洛口,韦睿率军五万进攻合肥,桓和率军五万进攻青兖。

这是南朝规模最大的一次北伐,不仅军容甚盛,而且器械精良,然而这次超大规模北伐,却被萧宏一个人的愚蠢葬送了。

前期,萧梁大军攻占梁城,进驻洛口,大破魏军,生擒五万余人,所得资粮器械山积,牛马驴骡无数。

之后,萧宏却畏缩不前,贻误战机,后又因夜遇暴雨,梁军竟发生夜惊,萧宏无力约束也就罢了,还弃军而逃,致使数十万大军瞬间溃散。

而这时的韦睿所部已经拿下岘城,又水灌平阳,破肥城,进驻东陵。

距北魏的甓城仅二十里之遥,就在双方将要会战之际,却因为萧宏的溃败不得不撤退。

北魏趁机发动大军南侵,韦睿与曹景宗率军于钟离之战中大破北魏,才稳住了局势。

可以说,北伐无功乃萧宏一人之罪,然而萧衍却因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